华体汇官方网站

这幅隶书用了三个方法,写出了评委想要的感觉,获得全国书法奖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华体汇官方网站 > 新闻动态 > 这幅隶书用了三个方法,写出了评委想要的感觉,获得全国书法奖
这幅隶书用了三个方法,写出了评委想要的感觉,获得全国书法奖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1:36    点击次数:80

现在有很多人都觉得,书协究竟是要推崇汉字书写美,还是推崇汉字的丑拙美?其实,对于这个问题,或许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不同看法,但就当代书法来说,许多书法家都会认为,书法是一种艺术,它并不是单纯的写字问题,也就是说,只要所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具备了书法艺术性的要求,它就是艺术,而如果是单纯的写字,那就是要把字写得好看清楚了。正如书法名家张旭光所说,当代书法已经不是写字的问题了,它已转变到艺术性的要求上来了。

图片

上面这幅隶书作品,因为作者在创作时,紧紧把握当代书法艺术性的要求,从取法、字法、笔法、章法等各方面的要求,紧盯书法大赛所需要的感觉,也可以说,是迎合了评委对书法艺术性的评审观点,从而在书法大赛上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,获得了书法大赛的入展奖项,从而成为一位书法家。

图片

对于这位书法家的做法及这幅入展作品,引发了一些书法爱好者的关注和热议。一些人认为,看来现在想要书法入展,就必须要按照评委们对书法艺术性的观点去创作,字不一定要写得好看,而是要写丑才可以的。也有人说,当代书法大赛其实就是鼓励大家写丑书,他们把书法带向何处?这个协会不参加也罢。但还有人觉得,书法作为一门艺术,其实就是要反映出艺术性的东西来,这幅作品取法古老,写得也很古拙,表现了书法的艺术性,值得学习。

图片

一是取法问题。古人遗留下来的经典作品很多,单从字形上来说,有好看的,也有古拙的,还有雄浑的,更有飘逸的,后世学习书法时,应当根据自己的喜爱特点进行选择性学习。此作取法于东汉时期的一些摩崖作品,如《大开通》、《杨淮表》等,但作者并没有把学习的目标停留在某一家之处,而是对当时的诸多古拙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临摹学习,因此,从作品中可以看出,作者的功力是深厚的,用笔是到位的,这也是评委所看重的地方。

图片

二是字法与章法问题。就字法来说,这样的字形看似古拙朴素,实则在书写起来是很有难度的。一位书法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,我认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。他说,如果想要把字形写得好看,其实并不难,因为我们从小时候就眼见手摹过,但如果要把字写得难看一些,则是有一定难度的。换句话说,想要把字由难看写好看容易,而由好看写到难看是不容易的。例如,小时候写的字并不好看,但后来经过临摹学习好,难看到好看其实并不难,当你写好看了,再写到难看,一定是不容易的。这位作者或许也是经历了这几个过程。

图片

三是艺术性问题。作者在整体上是想要营造出一种古朴拙美、自然而然的艺术性来,那么,作者通过章法、字法等来着重予以实现这一特点。例如字中有大有小,有正有侧,有疏有密,这些特点正好是书法艺术性所需要的各种元素,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表现它,而是在书写创作时,表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书写状态,这是当代书法艺术性最为可贵的一面。

图片

对于上面的这幅入展全国书法展的隶书作品,大家还有哪些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,一起讨论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